在四大做审计教会了我们什么?-凯发网站

凯发网站

在四大做审计教会了我们什么?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6-11-17 15:39

这个话题包括务虚和务实的两个方面。

1、务虚

(1)责任心(sense of responsibility)

“四大”的工作量有时候很恐怖,有时候会24小时连轴转,就是为了按时把工作做出来。

(2)风险意识(risk awareness)

控制和回避风险,是我们做审计工作经常被强调的东西。

(3)抓大放小(top down approach)

比如说经营风险,我们根据经营风险去判断哪里的工作要多做,哪里的工作要少做。其实做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。

(4)凡事要有证据、有出处(supporting evidence /policies and standards)比如说,如果我们觉得客户的增值税计算错误,我们需要引用增值税的有关条例,你的业务是符合这个条例哪一条哪一款的规定,按照那个应该怎么算。凡是有出处的,要么你是根据什么样的法规,或者是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原则,而不能用“我觉得怎么样”。

说完上面这些,要加一句名人名言:“一个人的缺点就是他的优点的延续。”有时候一个人的优点会成为他的阻碍,任何一种美德都是有它的边界。

比如,有人在事务所做风险控制的,天天给客户提示你这个企业有这样那样的风险,这套思维方式练得熟极了,但是他带到生活中可能就会遇到麻烦,如果生活中要把所有的风险都控制住,那你就没法出门了。

审计教会我们这些东西,在会计师事务所里运用都很好,但当我们迈入职场的时候,要注意平衡这些优点和缺点。

(5)锻炼思考的能力

这个可以说属于务虚之上的。

在事务所的好处是,你会见到很多客户,见到很多不同的东西,这是你自己在一个企业中没有办法接触到的。

你见到这些东西,是感性的体验,上升到规律性的东西,就是你的思考能力。比如你要多对比,这些客户都有什么共性的差异,思考、归纳、总结,对于你提升能力非常重要。

2、务实

(1)对会计准则、审计规则的理解,一般商业规则的理解尤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,你通过对会计准则、审计规则的理解去了解一般的商业规则。比如说最简单的,你进入企业做审计,一开始都不知道企业有多少个部门,在了解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图后,你慢慢会知道企业的架构,这个企业跟上一个企业有什么不一样,为什么不一样?所以有很多审计准则有商业规则。

(2)最后期限(deadline),做好时间管理,to-do list,checklist审计特别强调这个,为了做到这个,你需要做好时间管理。他锻炼你做事的方式。

我曾经在美国做过两年审计,也带过美国小朋友做项目。其中有个小朋友几年后来中国玩,约我见面吃饭,说从我身上学到很多东西。我一听自豪感油然而生,然后问他都学到了什么。

他说,别人带我做项目都是“从前往后做”,你是“两头开工”。比如,别人一上来就分配“你做现金、他做供应商……”,然后大家开始做。你也安排我们做这个,然后你就去做最终的调整去了,就是从最终的目标开始,看审计报告的报表附注怎么描述企业,缺什么信息,这个信息可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确认调查研究的。需要研究的部分,你会给我们举去年的例子或者同类型、同行业的例子,要求我们把这部分研究透。从最终结果开始往后倒推,我们之后的目标和方向都很明确,最后两端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碰上。

我一听好像自己是有这个习惯,也没有特别意识到,是一个美国小朋友总结后,我觉得这是一个时间管理的例子。

(3)写报表附注及尽职调查报告、学会专业人士的语言表达方式举个例子,我发现一件事情:“某甲进了这个屋子把这幅名画偷走了”。但是你不能这么写,这么写不专业。应该写事实,事实是:“画在屋子里,这个屋子没有别人,某甲进了这个屋子,某甲离开了这个屋子,画不见了。”写完以后,让读者自己去判断,这是我让他发现的东西。

在这里我通常还会给你讲一个反面的例子,因为只讲正面不讲反面的东西是有毒的,鸡汤有毒。我有一个朋友在企业里,帮助做员工的年末绩效考评。他就跟不同部门的总监,大家给员工打分,比如说迟到早退、对于公司文化的遵从执行、工作表现之类,好几个方面,每个列五六个领域,每个领域打分,然后根据权重,加权平均就完了。

这么简单的事情,最后出问题了。大家觉得艺术总监交上来的绩效考评数字都很奇怪,琢磨半天怀疑到一件事,于是他就问艺术总监:“你知道‘加权平均’是什么意思吗?”艺术总监说:“就是他们打完分之后,我再加我的权利,我再给他们加分。”

语言表达方式各种各样,你跟不同的人交流,要用他能明白的语言去表达。

(4)做excel表格

大家不要觉得做excel表格太简单了,其实很多人做得不好,效率很低。excel表格的背后,代表了你的思维方式、你对这些数据的看法。只有你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数据结构,才能把它们放到excel表格里,这样做下一步分析规划的时候,才是最方便、最容易的。

审计没有教会我的技能

1、“忠诚”

(1)对谁忠诚?

事务所对于忠诚强调得不是那么多,而到企业里,老板都会跟你讲忠诚。其实有一个问题,就是对谁的忠诚?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,当然有我的忠诚,可能不是忠于某个人、某个组织,而是忠于准则、职业操守、专业能力,同时也要爱惜自己的名声。这个在我看来是对忠诚更好的理解。

其实忠诚的本质是信任问题,创始人能不能信任员工?企业里很多人出身不一样、背景不一样,所以强调忠诚度多一些。如果他不能对你有足够的信任,有一些工作就很难交给你。比如说最普通的一个职位:出纳,如果不信任,总会觉得有些风险,所以很多企业招出纳要求本地户口。

同时,老板也需要更好地理解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,这是个相互理解的过程。

(2)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

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”这话一方面对,但另一方面,它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然要有对人的信任,但同时也要有对人的监控,最终还是要通过内控制度、权责分离、互相监督来解决监控的问题。

2、如何升职

在会计师事务所不怎么想升职,做一年升一级,可能到级别比较高的时候会有一些瓶颈。企业里升值的机会可能比事务所要少一些。

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理论:企业和个人互相赛跑。个人能力提高得快,企业业务扩张没有那么快,那就是个人跑赢了企业,那么这个企业可能不能给你足够的升职空间了。反过来,企业扩张了,需要更多地职位有人顶上去,而你个人能力提高得没有那么快,那企业就没办法提拔你,需要从外部招聘更高级的人才来填补那些空缺。这就是企业和个人互相赛跑的过程。

离开一个企业到其他企业去,同时也要考虑信任成本的问题,这也是一个要付出的代价,信任是要慢慢建立起来的。

3、面向未来的决策、承担风险

企业经常要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决策,即面向未来的决策。但审计一般是根据历史数据做判断。有一些决定在今天看来,显然是荒唐的。但基于当时的情况,不得不做判断,判断错了也很正常的。

我们之前讲过的风险意识特别强不一定是好事。在企业里,有时候是需要承担风险的。有一些审计转型做cfo,专业特别好,别人讨论事情要不要做的时候,他会考虑“能拿个预算来吗?”“能不能有一个全行业的分析报告?”这样思考问题是没错,但是决策太慢了,市面上没有这样的数据,等你拿到数据,别人早就把这个领域给占领了。

既然你做cfo、做ceo,就要承担责任和风险,而不是天天免责和回避风险。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,也需要做决定。

4、会计政策的选择,同行业最佳实践

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。我跟ceo有过意见不一致的时候,我是按照会计准则来考虑要怎么做,但ceo的第一反应是,同行业是怎么做的,我们也这么做行不行?

ceo眼中有个“同行业最佳实践”,而我们一般考虑得比较少。后来我就想他这种说法也有道理,因为有时候会计准则的规定没有那么细,企业现实经营变化太多,也不能都100%符合,这时候大家就要约定俗成去看同行怎么做。从会计方面也可以自圆其说,我们提供的财务报表具有可对比性、一致性。

5、脱离项目制思维,和公司业务一起成长。

有耐心了解各种运营细节在事务所,好比是给你扔过来一个18岁的青年,长这样,高考成绩这样,你看怎么样?在企业不一样,给你扔过来的是一个3岁的孩子,刚刚要上幼儿园,你怎么把他培养成18岁、培养成24岁的?你培养过程当中,他今天开始说脏话,明天摔了一跤,后天打架了,你要怎么处理。

当你自己养了孩子之后,你会发觉做企业真的不容易,它有一个成长的过程,你也需要容忍企业一开始的不正规,让它慢慢成长起来。

举个例子,当我们的业务比较多的时候,要开始做管理报表,于是给每个业务线做一个报表,让业务线负责人能了解自己的经营情况。这里有个必不可少的问题,就是总部有一些共同费用,如何分摊到各个业务线。我们意识比较早,就提前让财务部门做个报表发给业务线负责人看。业务线负责人说:“无所谓了,反正共同分摊嘛,我就不操心了,你们提个方案,你觉得合理就分摊。”于是我们就开始做管理报表,给业务线负责人分发。当然有报表,绩效考评就要参考,收入不达标、利润不达标的时候,负责人就开始翻报表了。

制定这个规则之后,怎么分摊最正确呢?说实话我也不知道。但是没关系,财务分析的员工和业务线吵完架之后,彼此让步得出来的原则,今天看来是最合理的。比如说,费用先向事业部分摊,剩下的留在总部。我们工程师在总部,cto跳出来说:“不能留这些,我招这些人都是为他们招的,他们不担费用,明年再招工程师的时候砍人数。”这样彼此互相协调融合,很多事情慢慢变得正确了。
在企业里建立一套规则,让规则去发挥作用,慢慢完善,企业的管理机制就是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。
网站地图